首页 > 产品中心

76年收到杨开智来信吩咐工作人员:把信放在一级代办柜里


来源:ob欧宝官方网站入口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2-08 00:51:52

  1949年8月,率领人民进入北平,革命形势渐渐好转,湖南解放之后,收到了很多来自家乡的信件。

  亲自将这些信件一一拆开来看,脸上始终挂着笑,这些信件中大多数都是祝贺革命成功和寻求帮助的内容。

  在这众多的信件中只有一封信看后久久没有放下,这份信件来自于的妻兄杨开智。

  信中向告知了岳母杨老太太还健在的消息,还有询问岸英与岸青的消息,最后就是询问关于杨开智女儿杨展的消息。

  杨开智是杨开慧的哥哥,杨家从小家学渊源,杨开智于1914年考入了长沙长郡中学读书,两年后转入雅礼大学预科。

  是杨开智的父亲杨昌济最得意的两个学生之一,曾在湖南一师读书,受教于杨昌济,进入一师之后,十分佩服老师杨昌济,经常和几个同学相约来老师家里求教,切磋学问。

  来到杨昌济家里之后,与老师的两个孩子杨开慧和杨开智志趣相投,不久之后,几人就成为了好朋友。

  1918年,杨昌济应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邀请,前往北京大学任教,杨家也搬到了北京,不久之后从一师毕业,也来到了北京,和杨开智几人经常在杨家探讨中国革命问题,杨开智就是在当时开始接受学说。

  1920年杨昌济临终之前,特意将自己的女儿杨开慧托付给照顾,其实早在杨家交流的那一段时间,与杨开慧两个人经常接触,彼此之间早已经产生了好感。

  和杨开慧在处理完杨昌济的后事之后,两人搬到了一起居住,成为了夫妻,杨开智也成为了的大舅哥,对于与杨开慧的结合,杨开智也是十分赞成。

  和杨开慧结婚之后生下了三个孩子,因革命工作常年在外奔波,杨开慧就在家里照顾几个孩子,杨开智非常支持的革命工作,不仅常常替照顾妹妹和孩子,有时还会为打掩护。

  1921年到1927年,曾四次到长沙县板仓进行革命活动,每次都是靠杨开智和家人的掩护和帮忙,才能够化险为夷。

  1927年秋收起义之后,收到命令要求他带领部队前往井冈山,接到命令之后,将妻子和三个孩子安排在了岳父家里,与妻子匆匆告别,踏上了井冈山。

  1930年7月,随着革命队伍的不断壮大,革命事业发展的也慢慢变得好,红军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,于是便决定趁着长沙处于空虚,重创湖南军阀。

  1930年8月,攻打长沙的红军撤退之后,湖南省“清乡”司令部司令何健重新再回到湖南,回来之后的何健气急败坏,奈何身在井冈山上,何健拿没有一点办法,于是,何健就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杨开慧的身上。

  何健当即下令逮捕杨开慧,板仓的乡亲们了解这一个消息之后,纷纷伸出援手帮助杨开慧掩藏身份躲避追捕。尽管如此,何健大规模的搜捕活动,杨开慧最后还是没能逃过被捕的命运。

  杨开慧被捕之后,杨开慧的母亲来到了南京与杨开智讨论营救杨开慧的办法,杨开智利用杨昌济身前的一些名气,四处奔走找人给杨开慧说情,在杨开智的努力下,章士钊、蔡元培等人写了一封联名信给南京政府。

  南京政府收到信之后向何健施压,面对南京政府的压力,何健虽然恨极了,但是也不敢轻易就要杨开慧的性命,于是,何健表示只要杨开慧答应与解除丈夫妻子的关系,就放过杨开慧。

  没想到杨开慧拒绝了何健的要求,表示:“我死不足惜,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。”

  何健原本就十分痛恨,之前迫于无奈做出妥协,本就不是十分愿意,如今看到杨开慧坚决的样子,何健更加生气,立刻喊道:“杨开慧既不声明与脱离关系,又不自首,应立即处决。”

  11月14日,杨开慧被提出监狱,在识字岭英勇就义,杨开慧牺牲之后,三个孩子没有人照顾,杨开智就将三个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亲自照顾。

  杨开智原本有一份很好的工作,为了照顾三个孩子,杨开智只能放弃原本的工作,当时,杨开智的身边都是特务,为了不被特务抓到他只好整天带着三个孩子东躲西藏,将自己的女儿送到了外祖父的家里。

  1931年,杨开智收到的弟弟毛泽民的来信,信中提到希望将的三个孩子送到上海。

  杨开智的身边都是特务,为保护三个孩子,杨开智找自己的母亲和妻子商量,希望母亲和自己的妻子能够装作前往上海走亲戚的样子,将三个孩子平安送到上海。

  杨开智的母亲和妻子启程前往上海之前,杨开智特意嘱咐三个孩子,在途中当着外人的面一定要称呼舅妈为妈妈,还给三个孩子重新起了姓杨的名字以此躲避敌人的追捕,在杨开智一家的帮助下,三个孩子终于来到上海。

  想起往事的面对杨开智的这封来信,心中不知是何滋味,毛家的三个孩子靠着杨开智才得以保全性命,可是对于杨展的遭遇,却无能为力。

  杨展是杨开智的女儿,她从小就是一个坚强的姑娘,因为杨开智的原因,杨展时常与杨开慧待在一处,脾气也与杨开慧相似。

  杨开慧牺牲之后,杨开智为越来越好的照顾毛家三兄弟,将杨展送到了她的外祖父家里,当杨展问起为何要送自己走时,杨开智就将杨开慧牺牲的事情告诉了她。

  杨展得知姑姑牺牲,气愤地说道:“我要为姑妈报仇,我也要参加革命”,杨开智听到女儿的话后,笑了起来,让杨开智没想到的是女儿以后真的走上了这条路。

  命运就是如此相似,杨展曾在长沙周南女子中学附属小学读书,杨开慧是板仓第一批上学的女生,当时也是在这所学校就读。

  杨展来到学校之后,在这里听说了更多关于姑姑杨开慧和姑父的事情,这更加坚定了杨展参与革命的决心。

  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后,杨展加入了中国,当时杨展十分看不惯当局,在杨展的组织下,周南女子学校成为了反抗当局的一个阵地,因为杨展的这一做法,当局恼羞成怒决定秘密逮捕杨展。

  为了保护杨展,组织特意安排杨展去延安读书,杨展得到消息之后告诉了父亲杨开智,杨开智十分不舍杨展,于是,说道:“你只差一个学期就要高中毕业了,等毕业之后在去不行吗?”

  杨展回道:“我读书不是为了毕业,而是为了更好地参加革命,现在有这个机会了,我一定要去参加革命。”

  杨开智从小就了解这一个女儿的心思,如今女儿自己提出来,杨开智作为父亲自然是全力支持,在得到父亲的允许之后,杨展背起行囊,离开湖南前往延安。

  1941年,日本对晋察冀边区进行“大扫荡”,在一次紧急转移中,杨展为保护战友,失足坠崖。

  战友找到杨展的时候,她已经奄奄一息,靠着自己最后一口气,强撑着对身边的战友说道:“不用管我了,我不行了,不能和同志们一块转移了,这里太危险了你们赶紧走,我走了以后,请你们把我的情况告诉党和其他同志,至于我的父母,还是先不用告诉他们了,等到抗战胜利之后在告诉他们吧。”

  由于从高空坠落身上受了很重的伤,杨展后来因抢救无效,不幸牺牲了,当时她才21岁。

  抗战胜利之后,原本想按照杨展的遗愿,将她牺牲的事情告诉杨开智,但是因未能联系到杨开智便将这件事情搁置了下来。

  湖南解放之后,很多湖南出去的战士们都回到了家里,杨开智也在家里像那些战士的家人一样等待着女儿回来,却迟迟等不到。

  杨开智实在不放心,便来到部队打听女儿的下落,部队的干部也不知道详细情况,没办法回答杨开智。

  久久等不到女儿的杨开智只好向询问杨展的下落,看到这封信,心里十分自责,对于杨展的事情,并不想告诉杨开智。

  如今,杨开智特意来信询问,虽然不愿意告诉杨开智,但是经过再三考虑,还是在给杨开智的回信中,写下这样一句:“展儿于八年前在华北抗日战争中光荣的为国牺牲,她是数百万牺牲者之一,你们不必悲痛。”

  杨展牺牲之后,一直感觉对杨家心里有愧,杨开智又曾冒着生命危险救了自己的三个儿子,因此,将杨家当成了自己的一家一样,还曾给杨开智写过信表示两家不分彼此。

  建国之后,虽然成为了国家的主席,但是还是常常关心杨家的情况。杨开智也经常来北京看望,每次杨开智来到北京,都会热情款待杨开智,关心他的生活。

  1950年,杨开智来北京开会,与妻子一同来到北京,知道杨开智一家来到北京之后,特意安排身边的工作人员将杨开智夫妇接到丰泽园。

  杨开智夫妻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丰泽园,就看到正在门口迎接他们,两人连忙走到门口,看到两人来后,十分开心,拉着杨开智进门。

  两人进去之后,与杨开智聊了起来,询问了很多关于湖南亲友们的情况,杨开智都一一做了回答,得知他们的日子过得可以,也放下心来。

  随后,说道:“这些人都是好人,当年为革命做了不少贡献。”聊了一会之后,留杨开智夫妇两人一起在丰泽园里吃了饭才放他们离去。

  两年之后,杨开智再次来到北京,依旧接待了杨开智,曾给湖南省委写过一封信,信中表示希望湖南省委能够按照杨开智的能力,为其安排适合的工作。

  湖南省委收到的信后,根据杨开智在大学所学的专业,再加上杨开智从前在国民政府的从业经历,认为杨开智十分适合农业方面的工作。

  湖南省委便安排杨开智担任湖南省农林厅研究生主任、省茶叶公司副经理,杨开智这次来到北京就是代表湖南参加全国茶叶工作会议。

  杨开智来到北京的那天,邀请杨开智来,对杨开智说道:现在作为农业单位的负责人,你一定要与群众多接触,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,只有充分了解群众,才可避开自己犯官僚主义错误。

  还向杨开智了解了湖南地区的茶叶生产状况,分别的时候,不忘和杨开智开玩笑说道:“下次来北京的时候,记得带一些茶叶方面的资料过来给我看看。”

  那个时候,国家刚刚建立不久,需要处理的事情非常多,因此,虽然杨开智经常会因为工作原因来到北京,两人却始终没见面,这件事情也成为了杨开智的心结。

  虽然两人没有见面,但是杨开智与还是经常互通消息,两人常常通过信件了解对方的近况。

  1972年,在参加完陈毅的追悼大会之后,身体健康情况急速下降,那一段时间经常会处于昏迷状态,因此他也没能给杨开智写信告知情况,长时间没收到的来信,杨开智心里十分担心。

  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,在十大的新闻记录里,既没有毛主席入场的照片,也没有他退场的照片,原来当时的手脚已经不好了。

  当时,是在大幕还没有拉开之前由身边的人搀扶着先坐到主席台的位子上,等会议结束之后,会场的代表全部退完,再由工作人员扶他离开座位。

  随后,周恩来、朱德等领导人相继离世,给留下了很大的影响,甚至因为这一些事情,几度陷入昏迷。

  1975年之后,因为身体原因,已经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,1976年,巴基斯坦总理布托访华,因为一些原因,与毛主席进行了短暂的会面,布托也是少数接见的外宾。

  毛主席接见外宾的照片被刊登在了报纸上,杨开智从报纸上看到的照片后,心里十分难过,照片上的精神并不好,给人一种身体虚弱的感觉。长时间不来信,杨开智实在是放心不下。

  1976年,78岁的杨开智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路。到达北京之后,杨开智在一位好心人的介绍下联系上了一位身边的工作人员。

  杨开智来到北京的一处院落门前,仔细核对了一遍门牌号,确认无误之后,轻轻叩响了房门,门开之后,一位军官探出门来,杨开智看到军官问道:“你该不会是小雷同志,爱人是不是小李同志。”

  军官看到来人十分疑惑,回答道:“是的,你是怎么认识她的”,杨开智回道:“是好心人介绍我来得”,随后,杨开智想到自己还没有告诉人家自己的身份,于是,接着说道:“我是从湖南来的,我叫杨开智”

  听到来人说出了自己的名字,军官赶忙叫来妻子,两人看了杨开智一会,连忙扶杨开智进门。杨开智进门之后说道:“我这次来是有事情想问问小李同志,一会就走”小李听到杨开智这样说,忙问杨开智:“你老有什么样的事情?”

  “我想问问,主席的病怎么样了?”小李听到杨开智的问话,显得十分为难,半天不说话,杨开智看到小李这个样子,便明白了,小李是身边的人,对于的病情肯定清楚,如今这个样子,看来的病情并不轻,他也不在为难小李,对她说道:“我懂了”。

  杨开智沉思一会之后,对小李说道:“小李同志,我到北京已经一个多月了,十分想念主席,想见见他,可是我见不到!”

  随后,杨开智从衣服里掏出了一封信和一张照片,接着对小李说道:“我想请小李同志帮个忙,把这封信和这张照片帮我转交给毛主席,如果主席同意见我,希望两位能够通知我一声”

  杨开智说完给他们留下了一个手机号,道谢后转身离开,小李及时将信和照片转交给,看到照片立刻认出了杨开智,便询问身边的小李,小李将杨开智来到北京看望的事情告诉了,还和说起了杨开智找自己帮忙的事情。

  又拿出了照片仔细看了起来,过了一会,缓缓开口说道:“你给杨开智打个电话,请他来吧”小李听到的话非常惊讶对说道:“您现在不能见客呀”

  接着说道:“那就把信放在一级代办柜里,等病情好转,立刻接见”之后,的病情越来越严重,始终没有好转,杨开智在北京呆了一个月,一直未收到接见的消息,只好带着遗憾返回家乡。

  1976年9月9日,毛主席在北京逝世,杨开智始终没有等来和毛主席见面的机会,六年之后,杨开智因病逝世,未与相见也成为了杨开智一生的遗憾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相关产品

相关新闻

ob欧宝官方网站入口

王经理

18309868066

产品中心

联系我们

联系人:王经理

联系电话:18309868066

企业邮箱:124848311@qq.com

公司地址:沈阳市东陵区英达街道英达村

技术支持:ob欧宝官方网站入口

ob欧宝官方网站入口

微信二维码